芸霞音樂舞蹈劇團.jpg  

 

這張是戲院發的本事單 , 但不是電影廣告 , 是1960 年在西門町台北戲院公演的舞蹈團廣告本事單 ,

由名舞蹈家林香芸、王月霞領導的【芸霞音樂舞蹈劇團】本事單 , 不知道如何歸類 , 把它放在【記錄片】, 也方便以後尋找 .

早期的舞蹈團是正派的 ,

團員眾多 , 演出精彩 ,

可不是後來那些鹼濕的情色舞蹈團可相比的 .

 

【以下資料取自網路】

藝霞歌舞劇團的故事(轉載自中國時報)

薛常慧  (20080623)

 

藝霞歌舞劇團在香港、東南亞形成旋風,甚至促成藝人梅艷芳的出道。不過這個堅持理想的家族,一開始的路其實並不順遂……

觀賞藝文表演,對一般人而言,本是補充精神糧食,或茶餘飯後與人交流的話題爾爾,但在台灣近代史上,卻有一則觀賞表演後,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故事。

在那個脫衣舞盛行的年代

一九五八年,日本東寶歌舞團的表演,在台北遠東戲院熱鬧登場,來自大稻埕的王振玉、蔡寶玉夫婦,以及兄長王真、梁桂枝夫婦前往觀賞。王家兄弟看完東寶歌舞團的表演後十分神往,想說在台灣是否也能組一個這樣的表演團體?在那個脫衣舞盛行的年代,編排一些老少咸宜的節目。

當時王家的女兒王月霞,正在林香芸所創辦的舞蹈研究社裡研習民族舞蹈,於是請林香芸與其夫婿盧友仁擔任編導及舞台監督,以正統芭蕾舞與民族舞蹈為號召,招募五十名團員,展開為期一年的基本動作訓練。

芸霞歌舞劇團於一九六○年在台北第一劇場首演,初試啼聲卻遇到二十年來最低溫的寒流,所幸各界熱烈的讚譽鼓舞王家這項決定。第一期表演結束後,由王月霞接棒舞台統籌與編舞的任務,「芸霞歌舞劇團」亦從此更名為「藝霞歌舞劇團」。

寧可咬牙賣樓,也不願降格以求

藝霞歌舞劇團的成立,捲動了整個家族的人力投入;從行政管理到票務、會計,舞台、服裝設計,全由王家兄弟姐妹及其伴侶、子女分工包辦,齊心齊力打造這夢幻王國。

剛開始由於參與團員與工作人員的人數過於龐大,加上脫衣舞表演夾殺,儘管清新而場面華麗的表演頗受好評,卻仍是虧損連連,常常這頓大鍋飯吃完,就要為下一頓飯的菜錢發愁,工作人員沒有錢買菸,只能在散戲後,撿拾觀眾席的菸屁股,用日曆紙重新搓捲成老鼠尾菸解饞。

為了「寶塚」的美譽,王家咬牙賣樓維持,無論如何也不願降格以求,工作人員義氣相挺,即使沒有薪水可領,也留下來共體時艱。直到有企業出手支援,資金吃緊的壓力才得以舒緩,並開始在較小的鄉鎮巡演,增加演出檔期。

首度香港行,原只安排一個月的檔期,因為場場爆滿而延長為半年,記者每天守候在團員住的飯店,大篇幅報導藝霞精采的表演。知名藝人梅艷芳的母親,當年因為看了藝霞的表演,認為女兒低沉的嗓音,很適合唱當時台灣的流行歌曲,便創立了「錦霞歌舞團」,讓當年剛出道的小梅有發揮的舞台。

在巔峰時期劃下句點

迷倒群眾的藝霞旋風,就這樣刮起歌舞團紛紛成立的風潮,然而,王家嚴謹與求新求變,針對不同族群觀眾設計的內容,老人家愛看的古裝劇、青壯年喜好的流行歌曲舞劇,小孩引頸期盼的卡通大會串;巡迴到不同鄉鎮設計的客家、原住民等民族舞蹈,讓霞迷們各有所好,使藝霞獨領風騷的地位仍然屹立不搖。

從香港載譽歸來後,藝霞相繼前往新加坡、馬來西亞,名氣更加遠播,與東寶、松竹並列遠東三大歌舞團之一。在高雄今日育樂中心表演時,因為來觀看表演的觀眾擠得水洩不通,全新裝潢的冷氣沒兩天就壞掉。

正當藝霞在南部巡演時,滿檔的表演場次,使得王家老母出殯的時間都得延後。為了紀念母親,王家兄弟特別優待七十歲以上老人觀賞表演免費,攜老扶幼前來戲院觀賞的溫馨畫面,憑添藝霞不少佳話。

這個獨力由民間支持的表演團體,直至舞台總監與核心管理人員均相繼過世,在巔峰時期劃下句點。王家經營藝霞二十四年的心血結晶,儼如台灣近代庶民流行文化的集錦縮影,至今仍在霞迷追憶中閃閃發光。

 

本文原發佈於yahoo部落格 . (2008.08.08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